要發展景區,還是要多開放,少“設限”。
▲網友們透過墻把手機舉過墻頭,拍攝黃河風光。截圖來自社交媒體視頻視頻。
文| 京客近日,不少網友發布視頻吐槽,黃河壺口瀑布沿線部分路段被圍墻緊緊遮擋,只能聽到聲音,卻看不到黃河水。由于壺口瀑布東臨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鎮,兩地有關部門近日對此作出了回應。
據海報新聞報道,4月30日,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文化旅游局工作人員回應說,據壺口文化旅游公司介紹,墻體是出于安全考慮而建造的。據潮汐新聞報道,山西省臨汾市文化旅游局工作人員表示,壺口瀑布景區正在進行內部擴建,出于安全考慮在部分路段外圍修建墻體,不是為了防止游客偷窺風景。
“黃河滾滾,注入壺口,看難看的風。在海浪和飛濺的地方,瀑布懸在蒼壁上?!眽乜谄俨甲鳛橹袊诙笃俨己褪澜缟献畲蟮狞S色瀑布,讓許多游客感到驚訝。但目前,從“壺口”飛濺出來,顯然有一個“唾液”。
“黃河是母親河。如果你想見到你的母親,你必須付錢嗎?”在互聯網上,許多網民認為壺口瀑布兩側的墻壁是為了防止游客“窺視風景”,然后開玩笑說。公平地說,這樣的情感嘲笑是不合適的,但其合理的輿論需求應該得到面對。
至少目前,在壺口瀑布兩側堆墻圍鐵皮的做法并不“自然”——與黃河洶涌的波濤相比,那些高聳的墻壁和鐵皮似乎有些不和諧,反而給人一種“破壞自然美”的視覺感。
兩地管理部門給出的理由是“安全”。出于安全原因采取一些保護措施并非不可理解,但確保安全是否只有一條“墻”的道路顯然值得懷疑。在交通防護圍欄廣泛應用的今天,沿河地區應建造圍墻,圍墻高度超過一般護欄,難以不引起“防偷窺”的質疑。
事實上,一些網絡圖片顯示,在陜西景區的一段路上,后面使用了鐵絲網,車主也可以看到黃河,但在靠近壺口瀑布的地方,圍墻被改成了混凝土結構的磚墻。
延安市、宜川縣交通部門工作人員也表示,涉案路段不屬于交通局管轄范圍,圍墻建設是景區的單方面行為。交通局已與陜西旅游集團和景區當地文化旅游部門對接協調是否可以拆除圍墻。鑒于此,墻體建設的合理性顯然值得重新審視。
從輿論反饋來看,有網友將此事與陜西景區之前的“黑料”聯系起來。2018年4月,有網友表示,在宜川縣壺口瀑布景區旅游時,工作人員聲稱只能購票乘坐景區大巴進入景區,并多次阻止游客從停車場步行進入景區,導致游客在景區外停留兩個小時,最終以涉案公司道歉解決。
“不坐景區巴士就進不了景區”,本質上是“門票經濟依賴”造成的。這一舉動是否遵循了門票經濟依賴的理念,當然不應該猜測。但毫無疑問,在國內旅游消費從觀光到休閑度假的總體趨勢下,每個景區都應該盡可能計算大賬戶而不是小賬戶,擺脫門票依賴的思維,以建立一個良性的商業生態循環。
許多不買壺口瀑布墻“安全”的網民更開玩笑地說:“你想在西湖旁邊建一堵墻嗎?”其本質是迂回地表達對景區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的期望。
壺口瀑布景區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園村于一體,可展示黃河流域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也有優質休閑旅游服務體驗帶動“綜合經濟”增長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壺口瀑布景區管理者和經營者的選擇不能也不應該被列為“筑墻防偷窺”。
目前,延安市交通局表示,已協調拆除圍墻,山西景區相關人員表示,相關設施“修復后將拆除圍墻”。我希望高墻能及時拆除,一些“心理墻”也能一起拆除。
撰稿 / 京客(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