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類進入第四年,前段時間公共場所垃圾桶數量上熱搜引發爭議。
有網友表示,“自從垃圾分類后,上海的垃圾桶就集體消失了”,“自行車共享籃子就是垃圾桶”;有些人不明白,“垃圾分類就分類,撤桶干什么”;也有網友質疑撤桶是“一刀切的做法,這是不是有點懶”。
與此同時,有網友表示,“沒有垃圾桶后,街道干凈多了,否則垃圾桶周圍就亂七八糟”;也有人在評論區給出建議,把垃圾帶回家,或者找便利店、地鐵站丟棄。
雖然垃圾分類很好,但是有必要撤回桶嗎?找不到垃圾桶,街上亂扔垃圾多了嗎?這種“不便”能否迫使市民形成“垃圾不落地”的觀念和習慣?
上海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指出,減少或取消公共場所的垃圾桶并不能減少源頭垃圾的數量,但也會給公眾帶來不便,間接破壞環境衛生。建議適當增加垃圾桶數量,優化布局。
環保人士認為,更好的環境必然會有一些小成本。減少垃圾桶帶來的不便是人們改變觀念和行為的機會。從社會成本和管理難度來看,有必要減少垃圾桶。有關部門在減少垃圾桶的同時,要通知和引導行為,優化服務,彌補不便。
上海市綠化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在“2023年民生訪談”上表示,將根據動態優化調整城市垃圾桶設置,提高公共區域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
街上的垃圾桶好找嗎?近日,記者走訪了上海各區多個路段,觀察垃圾桶設置現狀。
在楊浦區永吉路(靖宇南路-雙陽路段),沿街有各種商鋪、學校和居民區,花壇旁有休息座位。
永吉路有零星垃圾。本文圖片均為。 報紙記者 陳悅 圖
記者走訪發現,500米路段沒有垃圾桶,但有一個社區垃圾回收分類站;當時,沿街有兩名環衛工人,一人推著垃圾車清理,另一人拿著垃圾夾和袋子撿垃圾。下午四五點放學后,許多學生手里拿著零食,一些口罩、奶茶杯、食品包裝袋和煙頭被扔在地上。
靜安區茂名北路,附近餐館眾多,人流量大,沿路不易找到垃圾桶,但街道干凈。在通往茂名北路的地鐵14號口和與威海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記者發現了一個垃圾桶,12號線附近的地鐵站臺和車站大廳也有垃圾桶。在附近的吳江路美食街,垃圾桶“藏”在地鐵4號出口附近,沒那么顯眼。最近這里有一個美食市場,很多商家都在攤位上準備了籃子作為垃圾桶。
威海路與茂名北路交叉口的垃圾桶。
四川北路有14個垃圾桶,全長3.3公里,均位于公交車站。記者走訪了中山北路、南京西路、黃興路等地鐵站。刷卡進站后,站廳和站臺都能找到垃圾桶,通??拷九_中間的柱子。
記者觀察到,市民和游客走在街上產生的垃圾主要是餐巾紙、奶茶咖啡杯、飲料瓶、煙頭等食品包裝,奶茶和咖啡有時殘留,大部分直接扔進垃圾桶。
早在2019年,上海就加強了公共區域廢物箱的優化和調整,許多行政區域的廢物箱數量比以前減少了近一半。
根據2019年7月發布的《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垃圾桶配置指南》,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垃圾桶的設置應結合道路、公共廣場的人流特點和生活垃圾的生產特點。同時,設置位置不僅方便生活垃圾的投放,而且方便分類收集和運輸。
4月20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在“2023年民生訪談”中透露,2019年,上海市公共廢物箱6.2萬個,到2022年上半年,全市廢物箱數量減少到3.6萬個,到2022年底,廢物箱優化增加到3.8萬個。
為什么街上沒有濕垃圾桶?在吳江路市場,商家在攤位旁放籃筐放垃圾。
與社區四分類垃圾桶相比,街道垃圾桶分類較少。
上海公共區域垃圾桶主要分為干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部分可回收垃圾口升級為扁口或圓口,減少垃圾混合投資。
走訪中,記者隨機查看了一些可回收桶。四川中路香港路公交站可回收桶除串簽外,主要為紙杯、塑料瓶;寧波路可回收桶為空桶,垃圾在干垃圾桶內;南京東路四川中路交叉口可回收桶(未改造)、中山東一路可回收物桶(投放口已改造)有垃圾混合,包括廢紙巾和塑料包裝。
記者在街上隨機檢查了一些可回收物桶的垃圾。
街上應該加濕垃圾桶嗎?
環保專業人士郝麗瓊表示,在公共場所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市民和游客很難有效地進行垃圾分類,幾乎都是混合垃圾。即使有另一個濕垃圾桶,它也是徒勞的,衛生部門也不能作為濕垃圾收集和運輸,但會吸引更多的挑戰和懷疑。然而,在食品街、夜市等餐飲區,濕垃圾產生較多,可以考慮放置濕垃圾桶。
她建議市民和游客盡量減少在街上吃飯,或者把自己產生的垃圾帶回去,這也是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慣例?!鞍殉圆煌甑臇|西帶回家,把剩下的核心帶回家,逐漸形成習慣。每個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p>人們的習慣改變了嗎?
餐巾紙丟棄在自行車共享籃和地面上。
但是走在上海的街道上,人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喝了很久奶茶杯,找不到地方扔。街上共享的自行車籃子里有餐巾紙和塑料瓶,甚至街角扔了幾袋垃圾..
2019年,上海綠化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解放日報》采訪時表示,類似于社區“拆除桶”的目的,上海公共區域垃圾桶逐漸減少,是制造“不便”,讓公眾逐漸發展正確分類垃圾,減少垃圾產生意識。未設置濕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是指引導市民將濕垃圾和有害垃圾就近放入社區集中收集點或專業回收處置渠道,提高收運處置效率,降低垃圾收運處置成本。
2019年社區垃圾分類“定期定點”投放后,郝麗瓊團隊發現部分居民將垃圾投入公共垃圾桶。如果街上有很多垃圾桶,不想分類的居民可以隨意扔垃圾,所以她建議市政部門減少社區周圍的垃圾桶。
郝麗瓊說,“不方便”之后,市民會注意社區垃圾的時間,而不是扔進公共垃圾桶;游客也會意識到垃圾是有條件和成本的,而不是想扔,這也是對尚未實施垃圾分類的城市公民的一種提醒,一種文化傳播。
郝麗瓊認為,減少垃圾桶是上海垃圾分類的結果。這是為了降低社會成本,優化分類管理,“整個市政能力有限,不可能派專人值班或手工分類街道垃圾分類,就像社區拆除垃圾桶也是為了降低值班成本一樣。在垃圾分類管理更先進的國家和地區,他們的垃圾桶很少?!?/p>
中山東一路的垃圾箱。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楊建忠認為,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上海市在減少生活垃圾來源、科學管理、資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然而,減少或取消公共場所的垃圾桶并不能減少源頭垃圾的數量。在基層調查中,不少居民建議公共場所垃圾桶太少,“扔垃圾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楊建忠說,生活垃圾的數量是由生活方式決定的。減少或取消垃圾桶只能改變垃圾的流通路徑,而不能減少垃圾總量?!笆掷锬弥粡埮K餐巾紙走幾條路找不到垃圾桶,這不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楊建忠說,由于垃圾桶太少或分布不合理,大多數人仍然可以把垃圾扔進口袋,但總有一些人把它扔掉。
“撤回甚至沒有桶是提高公眾意識的好機會,也有助于促進垃圾分類,將垃圾分類工作鎖定在一個小的閉環中,更有利于監督和宣傳?!薄皳熘袊卑l起人王子人指出,“但當撤回時,我沒有告訴你為什么撤回,我希望你怎么做。在意識層面上,我們是完全空白的,所以我們不知道該怎么做,這將形成垃圾到處漂流的現狀?!?/p>如何優化未來?
“依靠‘堵塞’的方法往往弊大于利?!比ツ?,楊建忠提出了公共場所垃圾桶科學配置的建議。
他建議深入調查研究,有關部門應根據人流等變量建立模型,科學計算垃圾桶的配置密度和空間布局,并提出指導意見。當垃圾桶數量增加,垃圾桶布局優化時,垃圾桶應分布在人流交叉口,如地鐵入口、公交站、停車場、十字路口等區域。加強垃圾桶網格化管理,對人負責,確保及時清理,保持干凈整潔。
當時,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的答復是“解決方案采納”。經過調查優化,到2022年底,上海廢物箱數量較上半年增加2000個。
清潔工正在清理地鐵站的垃圾桶。
郝麗瓊認為,許多上海市民在過去的三四年里逐漸適應了垃圾桶較少的現狀,但外國游客確實不適應上海。如何讓這些游客感到方便是政府部門需要解決的問題。
4月20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表示,將按照三個原則動態優化調整全市垃圾桶設置,提高公共區域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
一是符合市民出行路徑的原則。各公交車站、軌道交通站出入口將在一定范圍內設置垃圾桶,方便市民上下班時簡單放置隨身垃圾需求。
二是符合人流密度的原則,根據人流實際情況在過街橫道進出口增加垃圾桶,在公共廣場、街道花園、開放綠地等人流密集場所選擇合適的位置,優化垃圾桶設置。
三是符合精細化管理的原則。到去年年底,上海市道路垃圾桶出口二次升級改造近2.2萬組。今年,我們將繼續推進道路公共場所垃圾桶出口二次升級改造優化,引導市民正確分類投放。
海報設計 白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