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如飲食高鹽高脂肪、熬夜、缺乏鍛煉等,但有些人確實“天生容易發胖”。
最近,《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母親肥胖比兒子更傾向于將肥胖的風險傳遞給女兒。
研究人員分析了1998年至2002年南安普頓婦女前瞻性母子隊列研究,3158年齡在200年~34歲生下活產嬰兒的參與者數據。
研究人員觀察到,母子之間的BMI與脂肪量有很強的相關性,但沒有觀察到母子之間的相關性;父子關系在身體成分方面幾乎沒有發現。
研究還進一步表明,女孩的BMI和脂肪量與母親相似,這表明女孩的BMI和脂肪量與母親相似,肥胖或高脂肪母親出生的女孩更容易患肥胖或超重。
不同部位的脂肪也受到基因的影響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脂肪在人體內積累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影響。
研究人員參考了英國生物樣本庫中50萬人的血樣數據,并對36萬名志愿者進行了深入研究。
在測試了數百萬個基因組中的基因變體后,研究小組發現,近100個基因決定了脂肪是否堆積在人們的手臂、腿或軀干中。男性和女性的脂肪堆積方式不同。女性的臀部和腿部更容易堆積脂肪,而男性則容易在腹部長肉。
此外,在男性和女性中,這種遺傳因素的影響也有很大的不同,這在女性中更為明顯。
6種運動幫助天生胖人減肥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遺傳學》發表了一項研究,確定六項運動能有效對抗遺傳效應引起的肥胖。
慢跑是控制肥胖的最好方法。此外,爬山、散步、散步、某些類型的舞蹈(如國家標準舞蹈)和長期瑜伽練習也降低了由遺傳因素引起的肥胖患者的體重指數。
1慢跑對于成年人來說,慢跑時心率控制在140~150次/分鐘左右;老年人心率約為130~140次/分鐘。慢跑速度可參照3~4分鐘跑400米,但老年人可放寬3~5分鐘。
頻率:每次慢跑時間超過30分鐘,并每天堅持。提醒:如果出現胸悶、氣短、頭暈、心悸等情況,或第二天極度疲勞,或持續幾天,需要降低強度或持續時間。不同人群的標準不同:
兒童沒有完全發育,不建議家長強迫他們走路鍛煉。更重要的是糾正走路姿勢,讓腳跟先著地,防止骨骼變形。青壯年步行鍛煉要達到110~120步/分鐘的強度。老人走路時心率可達110次/分鐘左右,輕微出汗。冠心病、高血壓等患者將運動心率控制在100次/分鐘左右,強度約為90~100步/分鐘。提醒:對于普通成年人來說,每天走6000步,達到一定的速度,就能起到鍛煉的效果,不必追求每天一萬步。3爬山登山注意“不怕慢,怕站”,慢慢走,最好走半小時,休息十分鐘。否則,不僅不能達到鍛煉的效果,而且由于運動量的快速變化,會增加心肺和肌肉的負擔。
提醒:如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軟骨損傷,不建議爬山。4散步散步不是專業的運動。要想達到運動效果,就要采取專業的方式,比如穿輕便專業的運動服和舒適的運動鞋,選擇專業的步道,這樣既能提高散步質量,又能避免受傷。
5瑜伽瑜伽中常說的“動作到位”,不是要做標準動作,而是要伸展到自己的極限,在自己的極限邊緣輕輕伸展四肢,不能超過,否則容易受傷。
無論哪種舞蹈,都有三個關鍵因素決定了它的鍛煉效果,即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
強度:通常用心率來衡量,運動時應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年輕人一般控制在160~180次/分,四五十歲時達到140~150次/分。時長:1小時內,身體素質較好或年輕的人,包括休息間隙,可堅持1.5小時。頻率:每周可跳舞3~5次?!?/p>本期編輯:鄧玉